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端阳史志馆>>馆员、书友

贵州仁怀修志宗师蒲宗亮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2003

 
贵州仁怀修志宗师蒲宗亮
 
    蒲宗亮,男,汉族,1935年1月生,仁怀县人。副县长、县志主编。义赠端阳史志馆《县志编纂实践丛谈》、《县志主编素质谈》、《县志编修管理谈》反映修志历程的小说《倒影》等。
 
逝者如斯
——怀念蒲宗亮
 
贵州仁怀市档案局  李太文
 
   蒲宗亮同志因病去世了。病魔没给他挣扎和喘息的时间,他离去得匆忙。他走了,但他—直都挂念着《仁怀市志》的编修工作,走得也并不从容和安详。但在盖棺 定论时追忆蒲老一生,都不由一声叹息,一阵沉重……提笔写这篇文章,却总觉得笔重若山,凝滞难落,不知从何写起。—种负累、复杂的心情,感觉写不好这篇文章,只能对已逝的蒲老作—个简单的追忆。
    蒲宗亮,男,汉族,生于1935年1月,逝于2007年7月1日,享年73岁,贵州仁怀市人。初中肄业后,自修高中及大学中文系课程,先后结业于西南农业大学、苏州大学、北京鲁迅文学院、南亚函授学院、贵州省委党校等大专院校。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自1951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任中学校长、区委书记、地委秘书、县委办公室主任、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县政府调研员、公司董事长等职。
    蒲宗亮同志一生学习的积累和工作的沉淀,最终贡献在地方志的事业上。他曾主编《仁怀县志》、《世界名酒之乡——仁怀》,去世前任《仁怀市志》执行主编、《茅台酒厂志》特聘编辑。投入地方志工作以来,蒲宗亮同志潜心方志学理论的研究,并释发出一些新的理论观点。近年,撰写了《县志编修实践丛谈》、《县志主编素质谈》、《县志编修管理谈》、《试谈资料长篇稿的撰写与验收问题》等修志理论专著和文章。退休后,开始文学创作,凭着他深厚的生活阅历,敏捷的创作思维和勤奋,可谓一发不可收拾,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创作出长篇系列小说《倒影》、《苦果》、《灵变》、《命运》、《撞击》“五部曲”。其中《灵变》获二十一世纪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首届文学创作高级研讨会全国文艺作品评比长篇一等奖,杂文《玩洪水》获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三等奖;由其主编的《仁怀县志》,在全国优秀志书评比中获三等奖;因修志成就突出,人选《当代中国志坛明星集》一书。
    回想蒲老的一生,且不说在政治上所做的贡献,单就其在修志方面的成就就足以用硕果累累来形容,他所创作的作品,撰写的修志专著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修志成果的取得,是他付出巨大的代价换来的,第一轮修志期间,仁怀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修志人员之间思想不统一,矛盾重重,为了编修好建国以来仁怀的第一部史书,蒲老力排重重困难,采取“一支笔审、签到底”的强有力的措施,果敢地承担了一切责任,带领方志办人员,圆满完成了《仁怀县志》的编辑、出版工作。在此期间,因他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了修志工作,对家庭子女无暇照料,妻子离开了他,儿子没有就业无人教诲而入狱,女儿下岗在家。关于这些,蒲老是于心不安的,但面对方志事业的成功,他又心安理得。方志又给了他许多的慰藉。第二轮修志开始,在市委、市政府聘任蒲老担任《仁怀市志》执行主编后,他又将所有的心血全部花在了方志事业上:从组织编辑人员、如何指导部门编写资料长篇,撰写纲目,培训编辑人员等等,无一不亲自着手,扭转了仁怀因启动晚而滞后的被动局面,使仁怀方志工作目前走在遵义地区前列。《仁怀市志》正在按照他的布置有序顺利进行着。眼看就可以分纂,此时,蒲老却感到身体不适而因病住院。住院期间,他仍不忘方志,把各编辑送审的纲目逐一审定,并及时布置各阶段工作。2007年7月1日,病魔无情地夺走了他的宝贵生命。蒲老走了,“学界于今伤巨手”,他的逝世使仁怀修志界失去了一位掌门宗师,是《仁怀市志》工作的巨大损失,天道之不公,市志之受创,同仁们悲痛不已。
    蒲老是修志宗师,是领导,是前辈,也是一位正直、善良的老人。他兢兢业业,操劳一生,有辉煌的业
绩,也命运多遴,坎坷多难的悲悯人生,他把毕生的心力交给了党,为修志事业奉上了晚年的休闲人生。他仕途通畅,照顾家庭却力不从心;他硕果累累,又贫病交加;他伟岸正直又执拗;他成功又失败……得失造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我世俗的目光无法看透蒲老的心,也无法诠释蒲老的人生得失。命运终归无法选择,但愿蒲老走好,解脱升华。
    (原载《史志林.2008.1》)
  

发布时间:2008/9/26 【打印此页】
上一篇贺寿2008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