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二版万星楼>>《佘氏通志》编撰>>佘氏起源

“佘”字的读音 —佘氏起源之我见3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佘国纲   点击:1279

“佘”字的读音

—佘氏起源之我见3


查遍所有的字典、词典,只要它收有“佘”字,其读音均为“蛇”(Shé),其意义均为“姓”。但所有的字典、词典也几乎都说:古有 “余”无“佘”,而古时“余”的读音也是“蛇”(Shé)。明代杨慎认为:余字从舍省,舍与蛇近,则禅遮之切为正音矣。五代宋初人,自称曰沙家,即佘家之近声可证,而赊字从佘,亦可知也;清代张澍的《姓氏寻源》云:“古有余无佘,今通作佘

我在《“佘”字的写法》中已经说过,古时字书上读音为“蛇”(Shé)的“余” 字,其实就是“佘”字,就象今天不少人把“佘”写成“余”一样。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收入了“余”字,没有收入“佘”字,但“余”字不是作为“姓氏”字收入,并且读音“从舍省”,音“蛇”(Shé)。而比他早许多年的西汉元帝时的史游 ,在他所作的汉代百家姓《急就篇》中,就既有“佘”姓,又有“余”姓。重庆佘定湘宗亲找到了五种版本的《急就篇》,其中有四种版本都有“左地佘”的记载,有一种版本记载为“左地馀”;有四种版本说“遗失佘”, 有一种版本说“遗失馀”。这说明:“佘”字早就是个“姓氏”专用字,而“余”字在其后才发展为“姓氏”用字。

那么,“佘”这个姓氏专用字,其读音为什么是“蛇”(Shé)呢?它既不是因为“余字从舍省,舍与蛇近”;也不是因为“余之转音为禅遮切,音蛇”;而是创造“佘”字的先祖,在合“人”与“示”为“佘”字时,就定“蛇(Shé)”为“佘”的读音。

创造“佘”字的先祖,为什么要定“蛇”(Shé)为“佘”的读音呢?重庆佘国良宗亲猜测可能与佘氏先祖的职业和境遇有关。他认为:佘氏先祖自黄帝以来,即为示官,这是祭天地事鬼神、呼风唤雨、以龙蛇自居的职业。夏后时,先祖失官,而夏以“龙”当道,“佘”氏不能再称“龙”,只能以“蛇”居。蛇不与龙争,蛇走穴。此时此景造就“佘姓”以“蛇”的谐音为“佘”的声韵。佘国良宗亲的这种猜测是有道理的。

另外,传说中的人皇氏,是“人首,龙身,九个头”。佘氏的写法溯源到人皇,但读音却与人皇的“人首,龙身”无关,也就是佘氏的先祖在明示:“佘氏”不争“龙”,而以“蛇”自居。

“佘”字,本来读音为“蛇(she)”,但在实际应用中不一定读作“蛇(she)”。这主要是因为“蛇”与“舌”、“舍”等字同音或近音,人们为了“避讳”而改读他音。如四川方言中把猪、牛、狗等动物的舌,称作“利子”,而不叫“舌”,就是因为在四川方言中,“舌(she)”和“折(she)财”的“折”同音,人们不愿折财、忌说折财,就把舌叫做“利子” 。四川人将动物“蛇”,叫作“梭二棒”或“梭老二”, 于是把与“蛇”字同音的作为姓氏的“佘(she)”,也直接读做“梭(suo)”,那也是为了避讳“折()财”。又如在湖北孝感一带,“佘”字因为和“舍”字(亏本的意思)同音,于是“佘”不读作“she”音,而读作 “iong”,或者读作 “fa”(发)。安徽有的地方把“佘”读作“赚”。

也有些地方,如我们湖南邵阳把“佘”字读作“sha”;湖南桑植把“佘”字读作“留(liu;广东潮汕等地把“佘” 字读作“sia5(斜),或者读作 “shrimp(虾)”;并不一定都是为了“避讳”,而是方言而已。

发布时间:2016/6/15 20:03:15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