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教育目的论(十一)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747
罗辀重素养教育叙论
(征求意见稿)(29)
第二章“素养教育”的思想观点
第二节 素养教育目的论(十一)

罗輈重追求的“人人拥有的美好人生”,就是人人都能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潜能,人人都有工作有尊严、有吃有穿、有说有笑,和谐共处,快乐一生。
过去,伟人教导我们:“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今天,我们应该是:“与天和,其乐无穷!与地和,其乐无穷!与人和,其乐无穷!”或者,我们应该把伟人讲的“斗”理解为“奋斗”,而不理解为“争斗”,从而实现:“与天和而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和而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和而奋斗,其乐无穷!”
这种快乐的美好人生,必须靠人平素的修养,这种修养必须靠教育得来。素养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此。受教育者无论贫富、无论智贤愚不肖,都要通过终生的教育(终生的素养)去获得“美好人生”。
由于这样的目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不会去“为文凭”争过独木桥,也不会去“为分数”“争会考之优胜”,更不会去为“文理分科”而争吵不休。学人文也好,学理工也好,都是为了“美好人生”。美好人生的素养,必须是“群、德、体、智、美”五育并重,没有学理工的不懂人文,也没有学人文不通理工;不是学人文的就为当公务员,也不是学理工的就为当科学家;谁也不做“人上人”,谁也不当“人下人”,大家“和谐共处”,拥有各自的美好人生。
古人的理想世界叫“大同”,近现代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理想世界叫“共产主义”,当今世界人们的理想世界叫“和谐”。 大同世界与和谐世界的到来、共产主义的实现,缺少不了素养教育,缺少不了“血性” 素养之人。只有罗辀重的素养教育,才能培养出“血性”的学子,才能实现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世界大同,才会有和谐世界。
《大同谟》的作者“很推崇罗辀重主持陶龛学校时的教学理念”。他在谈到大同世界的教育制度时说:罗辀重主张“解放儿童,尊重儿童,信任儿童,服务儿童”,实行“学生自治”,“师生们一天到晚‘像很忙而实闲,又像很闲而实忙’,从来没有过负担沉重的感觉。学校采用愉快教学,教学愉快的‘无分数教学’,对学生的考试、考核形式,有开卷,闭卷和实践操作等。考试、考核绩不打分,教师阅卷,评议,只肯定正确,指出错误,指明努力方向”, “是天下最好的”“教学理念”。 这种“教学理念”,“在大同之世不但要发扬”,“得以真正的实行”,“而且还要将这种理念改进得更善更美更人性”。
发布时间:2010/5/22 【打印此页】
上一篇:素养教育目的论(全节)
下一篇:素养教育目的论(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