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教育经费论(之八)2012.3.22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594
第二章 素养教育的思想观点
第九节 素养教育经费论(之八)

三是勤工俭学。
做为一所私立学校,陶龛学校的收费是很低的。1937年以前,初小不收费。1937年以后,初小开始收费。据《陶龛旬报》记载:1938年下学期,陶龛学校的收标准是:学费,初小每生一元,高小每生三元;杂费,初、高小住校每生均为一元,初、高小通学每生均为五角;膳食米,初、高小每生均一石;菜费,初、高小每生八元。
尽管陶龛学校的收费很低,但仍然有些学生家庭负担不起。为此,罗辀重制订了“以生产品或消费品或人工抵偿学费用费办法”,即:一是家长将鸡、鸭、鹅、鱼、蜂、羊、兔等交学生带校饲养,待一学期终,将生产品抵作学用品,原物或交学生带回,或作价卖给学校;二是家长将木材、柴、纸、桐油、干菜、蚕豆、红白茹、南粉等,送给学校消费,学校照时价折合抵作学费;三是以工代学费用费,如木工、砌工、篾工、漆工、印刷工、缝纫、制鞋等。这实际上就是勤工俭学,不仅是学生在勤工俭学,家长也在勤工俭学。
陶龛学校每年都招有免费生,也叫工读生。免费生可免交学费和书籍纸张等杂费,但膳食等费须由学校统一安排做工,它实际上也是一种勤工俭学。
陶龛的工读生始自20年代初,多为赤贫学生。他们的学杂费免除后,仍因缺乏伙食费及其他费用而难以坚持学习,于是学校就给予优待,让他们边学习、边做工。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战时临时实验中学班,即典型的自食其力之班级。
1937年下学期,陶龛学校有13名免费生工读生,该年9月28日的《陶龛旬报》曾列表公示:
姓 名 性别 来自何处 何处保送 所任职务
陈书先 男 19都 第八区育平小学 分发烧茶处做工
谢庆忠 男 19都 第八区育平小学 分发灯油室做工;
张国正 男 一坊 分发洗澡处做工;
谢鸣笛 男 19都 第八区育平小学 分发印度室做工;
王武生 男 17都 第八区成才小学 分发爱迪生院做工;
成蒲华 女 38都 第八区纪德小学 分发缝纫室做工;
成圣圭 女 38都 第八区周南小学 分发缝纫室做工;
罗光奇 女 38都 第八区求实小学 分发病人疗养室做工;
邹国强 男 13都 第四区长江小学 分发初小部做工;
刘略三 男 40都 第九大第一保长 分发食事经理处做工;
周禹甸 男 19都 第八区华新初小 分发图书馆做工;
周新甲 男 19都 第八区华新初小 分发理发室做工;
刘明初 男 安化第四区 第四区维新初小 分发合作社做工。
发布时间:2012/3/22 【打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