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端阳讲堂>>自由论坛

电脑名词的另类解释连载6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754

 

电脑名词的另类解释连载6

 

重 启

 

 

在单位要混到众人的前面有难度,而沦为尾巴就像非洲女人生孩子那样轻而易举。当系里一批年轻人评上了副教授甚至教授的时候,从教20多年的朱老师还在讲师级别踏步踏。

朱老师前年参加大学同学毕业30周年聚会,发现,许多读书时学习成绩很一般的人都出息了。勉强毕业的刘大双从皮包公司干起,早十多年就当起了名实相符的电脑公司经理。给了老婆一大笔分手费后也没有再婚,当然,床上从不缺年轻漂亮的女人。他几杯五粮液下肚后说,儿子对我跟她妈离婚一直有意见,在美国又谋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一年到头电话都很少来。我快50了,最伤脑筋的还是手上的几百万如何用得完。当了市长的成样因更牛。他刚落座,同学们就一副脸笑得稀烂,众星捧月似的纷纷向他敬酒。有钱是大爷,有权是祖宗啊。至于那些分到大学教书的20多个同学,除了出国的情况不明以外,基本上都评上了教授。他有如坐针毡的感觉。

朱老师有着几乎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读师范学院时,每次考试,成绩在系里都保持在前三名。连学问最好的林先生都赞叹不已,说是见过记忆力好的,但没见过如此好的。他毕业时比较顺利地留校教书。教大学不要坐班,每周也就是4节课的工作量。朱老师将自己与分配到中学教书的同学相比,越比越得意。

不料,烦恼接踵而至。高校评职称除了要完成课时数,更需要发表论文。他从事的是太平天国史的教学,对金田起义、北伐东征、天京事变和天京陷落等等史料了如指掌,课很受学生的欢迎。但是,发表论文始终是个挥之不去的难题。研究历史光记忆力好还不行,史学理论的把握比史料的占有更重要,这偏偏是朱老师的弱项。文稿一篇篇寄出去,又一篇篇退回来。有的编辑不大负责任,退稿都懒得退。多年过去了,他发表的文章连数量都达不到评副教授的要求。

当然,说朱老师的史学理论水平不高也只是相对而言。我读过其中的几篇,认为,还是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之所以发表不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观点有些陈旧,缺乏新意。他几篇关于太平天国性质问题的长篇大论都有拾人牙慧之嫌。“封建政权说”、“半封建政权说”、“革命政权说”、“农民政权说”等等观点八十年代的史学界就进行过热烈的争论,文稿自然入不了编辑先生的法眼。

他伤足了脑筋。

朱老师发了个电子邮件给一位国内史学界正当红的昔日同窗,就论文的撰写向他求教,并请他帮忙发表文章,还寄去了几篇文稿。这位同窗也算得上著作等身了,到处有人请他讲学,出国就像咱们湖南人去江西一样容易。不过,朱老师在学校时与他的关系很一般,认为这位同窗傲气十足,尤其是,同窗是他留校最大的竞争对手,结果,他最终胜出。但事已至此,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不久,他收到了回信。信中客套了一番谦虚了一番甚至还恭维了朱同学一番,接着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并无实质性的内容。

朱老师还是有几分感动,连忙再次写信求教。

第二封信过了好几个月才回。同窗解释说,由于在台湾讲学很受欢迎,被所在大学挽留半年。接着话锋一转,说,你的研究方向有问题,应当重新开始。至于如何“重启”,没明说。

同窗在第三封信里才“指点迷津”。不过,朱老师读了,气得差点吐血。

信中说,胡适先生是我国史学界的泰斗,考据的本事好生了得。光一部《水经注》就被他考证出那么多名堂,要是评职称,可以评上两个教授。你呢,记性好,但史学理论水平不高。你不要浮躁,坐坐冷板凳,多读书,考虑成熟后再动笔。建议你在洪秀全头发问题方面做做文章,比方说,可以论证,洪秀全有20根白头发。我于是写文章与你商榷:应当是35根,你再写文章反驳:只有“20根说”才是准确的。解决了“头发问题”,评副教授绝无问题。

据说,朱老师为此事气得病了半个月。以后,啥狗屁文章都懒得写了。

学校领导还是以人为本。考虑到朱老师的授课水平不错,年纪也大了,去年七月,经职称评定委员会马马虎虎的讨论,送了个副教授职称给他。

 

 

发布时间:2011/4/14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