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名词的另类解释9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782
电脑名词的另类解释9
刷 新

博客是舶来品,英文名为blog。“博”为“广博”;“客”更有“好客”之意。看Blog的人都是“客”。
我玩博客的资历不算短。几年前,同事向我提议,是不是也赶赶时髦设一个博客。我说可以,但还不懂这个。她说我教你。于是,一个署名博客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几年来,我在博客上粘贴了150多篇文章。文章题材不可谓不“广博”,前天是“我遥远的父老乡亲”,昨天是“教育圈听来的故事”,今天是“市井百态”。至于明天后天写什么,心里根本没底。这样也好,随心所欲,不存在压力,打发了时光又收获了文字。除了自己,没人督促,更没人批评。如果领导的秘书都像我这样,早就改了行,不知道干啥去了。
“来的都是客,过后不思量。”这话又对又不对。对于访问过我的八千多客人,我由衷地表示感激,是他们激励我走到了今天。文章的质量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得比较快。我已经变成铅字的百把篇纸质文章,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客人高水平的指导。更令人感动的是,有的朋友征求我的意见后,将文章转发到报刊发表。
然而,我经过反复甚至痛苦的考虑,决定,删除博客上所有的文章。
当然,不是关闭博客而是刷新它,重新开始。
我之所以要这样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的博客访问量日益减少。
我将费了好大气力才完成的《自信与他信》放到博客上以后,访问者寥寥,半个月过去了,只有两位朋友光临。其实,我对这篇东西的质量还是比较自信的,有的圈内人也评价甚高。它为什么不受博友的欢迎,其根本原因恐怕是“说理”太多,情趣太少。赵本山如果带领一班徒子徒孙在台上转来转去专门“讲政治”,观众恐怕早就鼾声如雷或者被淹没到麻将声中去了。
当然不可责怪朋友的很少访问或不再访问。我是否做到了“与时俱进”才是问题的关键。
我与开设了博客的大多数人相比,应当属于他们的长辈。我感兴趣的事物他们很可能会不屑一顾。我曾经想,是不是自己的写作水平太低了,于是将著名作家韩少功先生的《蛮师傅》作为推荐文章置放在我的博客里。这篇小说的题材来自当代农村,是中国文坛近来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之一,去年某省还用作了研究生考试的试题。不料,点击率仍然低得可怜。我可以斗胆说一句,哪怕是鲁迅先生的作品,恐怕也会无人喝彩。而韩寒的博客点击率已经上亿。韩寒的水平与鲁迅相比,自然不在一个档次。这并不奇怪,天天捧着《狂人日记》、《孔已几》的文学青年,在写作方面肯定没有发展前途。我的生活经历最为丰富的还是知青时代以及文革岁月,这些题材要激发年轻人的兴趣,有些勉为其难。我的东西动辄就是几千字,在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的今天,谁有许多闲工夫踩在某个博客上久久地逗留啊。
就我而言,如果写不熟悉的内容,文字很难吸引读者,而要跟上这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的步伐,又有些困难。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不是我妥协,就是读者迁就我,二者必居其一。
读者就是上帝,上帝不再光临,博客等于被判了死刑。自然,让步的是我了。
刷新后的博客究竟会出现啥样的面孔?我正在苦苦地思考这个问题。《精神的家园》的水平其实很一般,但吸引了500多客人来捧场,这说明了大多数读者需要的是什么。因此,我的作品必须深深地根植于现实生活中,反映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尽最大的可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我一定不会放弃努力,以感谢广大博友几年来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就此打住,再罗罗嗦嗦地说下去,无异于一个犯错的中学生信誓旦旦地向老师表决心了。
发布时间:2011/5/2 【打印此页】
上一篇:电脑名词的另类解释10
下一篇:电脑名词的另类解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