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端阳讲堂>>自由论坛

电脑名词的另类解释38 2012.2.26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657

 
电脑名词的另类解释38
 
 
 
    从今年春节开始,我便打算写写与电脑名词有关的故事。几个月下来,林林总总写下30多篇文章,其中以小说为主,夹杂着不多的散文和随笔。文章的质量如何,读者可以见仁见智。令我欣慰的是,瘪谷好歹也是谷。
    我常常想,到底要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事实上,有时候花了老大的气力写出来的东西还不如急就章,这并不奇怪,因为文章的取材很重要,而好题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比如说,我为了消灭一只肆虐的老鼠,用了几个小时与之周旋,最终还是失败了。我于是写下了《回车》,许多朋友评价写得不错,好就好在把老鼠拟人化了。我认为这是生活的赐予,因此,首先应当感谢生活。
    写这类体裁的东西一个最大的难处是,“名词”不可更改,即:文章的内容必须适应已规定好的题目,于是,写作受到很大的限制,便有了削足适履的尴尬,文章的艺术性或多或少受到了损害。比如,《插入》本应重在叙述插进来的情节,可到了我的笔下“插入”成了“丫环”而其他内容反倒成了“小姐”。好在我是业余玩家,明眼人看出了问题,也不会过多地指责我。
    严格的说,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并不是拿来把玩的。某些民族把文学看得和生命一样重要。苏联卫国战争的莫斯科保卫战中,战士们的口号是,为了托尔斯泰、普希金,冲啊。可见,文学在他们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鲁迅先生将文学当作了投枪和匕首,成为传播火种的普罗米修斯。和平年代的文学的休闲娱乐功能虽然大大上升,但不少作家仍然严肃认真地对待创作,为民族的振兴大声呐喊,这种富有责任感的作家虽然不多,但毕竟有。石在,火种是不会灭的;火种不灭,就有可能形成燎原之势。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我这一辈子是无法“作家”了。但是,我应当像一个优秀的作家用键盘歌颂光明,也鞭挞丑恶,同时,尽可能地满足自己对精神生活的要求。我认识一个退休工人,从早到晚都是坐在别人家闲坐讲空话。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明白,他也就是小学文化,又不愿意看书学习,于是陷入到惶惶不可终日的地步,只好用这种方式打发无聊的时光。这绝不是个别现象。我无权指责他们,不过也有一些想法:人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就不要辜负了宝贵的光阴,一旦被囚禁到空虚的牢笼,还不如早点到上帝那里去报到。我虽然平庸,但毕竟还是在拼命地摆脱平庸,这不能不说是觉悟的开始。
    写作离不开情感与智慧的参与。老水、和高、杨先生等等虽然是经过了艺术加工的形象,但仍然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人性的弱点,但总的来说,都是好人。尤其是和高,我甚至在小说中使用了他的原名。和高是悲剧性人物,他的不幸是时代悲剧的一个缩影。我有时一闭上眼睛就回到了知青时代,似乎看到了风风火火为党努力工作的和高书记叮嘱我:“出身不好不是你的责任,好好干,争取早日招工”。写作中,我不得不一次次撒开和收起情感之网,有时禁不住热泪盈眶。他逼得我反思,历史的悲剧如何才不会重演。我在反思中增添了智慧。
    感谢《电脑名词》伴我度过了一段有意义的时光。我一旦打开电脑开始写作,便忘乎所以,不知老之将至也。
    就这一系列文章的写作而言,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它尽管不是那样的圆满。
    明媚的春色像天边的排浪扑进了我的窗口,春光里充盈了不老的阳光。日子每天都是新的,因此,我得赶紧搜索下一个力所能及的目标。
    我移动鼠标,点击“关机”,结束了《名词》的写作。
    我轻舒了一口长气。
 

发布时间:2012/2/26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