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端阳讲堂>>自由论坛

天下本无事3(连载)2012.4.8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554

 
天下本无事3(连载)
 
 
    昨天又接到一家出版社的退稿通知——好在信息技术得到了普及,投稿和退稿只是坐在电脑前弹弹手指头的事儿,过去呢,跑邮局都不知耽误多少时间。投稿退稿再投稿再退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当年曾国藩被太平军打得差不多趴到了地上仍然没有丧失信心,把奏折的“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这是何等的智慧,何等的鼓舞人心,不过,也不记得战局的结果究竟如何。
    不管我的文稿出版还是流产,还得硬着头皮走自己的路,功亏一篑了多可惜啊。说出来你不要笑我,我痴迷于写作已有10个年头,属于“持之以恒勤奋型”,不到40岁,显得比我爹还老。“夜来键盘声,发落知多少。”我常常顶着稀疏的脑袋跟理发的小姐开玩笑说,你应该给我打三折。辛苦耕耘的结果呢?不瞒你说,到目前为止,也就是在一家通俗杂志最后一页的“读者往来”栏目“发表”过一篇不足50个字的小文,题目是“我与某某杂志一道成长”。编辑为何“独具慧眼”,我不说你也明白。好在我没有灰心过。
    有人见我终年辛苦却是一只生不出蛋的老母鸡,便婉转地劝我循序渐进从短篇开始,我不,坚决的不。起手就是长篇并不是没有成功的先例,阿来不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吗?凭借一部《尘埃落定》横扫文坛,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他要是从短篇起步,还不知熬到何年何月才出名。写短篇当然也可名利双收,不过要有鲁迅先生那种本事。鲁迅是什么人物?上帝亲吻过他的笔端,连毛泽东都佩服得不得了。至于刘心武靠短篇《班主任》一炮而红,是因为处在百废待举的时代,不可与今天同日而语。我当然应当绕开短篇直指长篇,只有长篇才是作者实力最好的证明。鲁迅是那样的出类拔萃,不也有人怀疑他创作长篇的能力吗?
    尽管没有下过蛋,但我从不认为自己没有下蛋的能力。我读初中时就是班上有名的才子,一篇《湖之夜》不但上了黑板报,老师还在作文课上把它作为范文声情并茂地朗诵呢。因此,我对自己的写作根底很自信,真的很自信。我虽然只是个小小的科长,但也算是见多识广了,对官场腐败看得入木三分了。我那部《税务局长》如果出版,在全国应当算是独一无二的官场小说吧。尤其是,我把文稿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朋友,看过的都说好,个别人甚至说我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这里面虽然有友好的成分鼓励的成分甚至讨好的成分,但如果一塌糊涂的话,他们也不可能将那么多赞誉之词送给我吧。
    问题是,编辑为什么总是不能接受我的出版要求呢?解放初期的编辑真是没说的。曲波的文化基础实在不敢恭维,《林海雪原》的初稿错字连篇,可是编辑同志耐心地帮他修改,终于改出了一部名著。我估计,那位可爱的编辑连曲波的饭都没吃过一餐,烟都没抽过一支。现在世风日下了,没有钱办不成事了,孩子择校要钱,官员升迁要钱,连上厕所没有碎银子都进不去。编辑部会是世外桃源?编辑个个守身如玉一尘不染?不可能。我几乎可以肯定,我的文稿之所以流产,根本就不是质量问题(尽管有些心怀叵测的人在背后议论它是“政治报告的注释”)而是没有送红包给编辑。送钱多下作啊,祖宗8辈子的脸都会丢尽的。士可杀不可送,我没有厚脸皮但有铮铮铁骨,哪怕是送了钱能够得茅盾文学奖也不干,要凭自己的实力在中国文坛杀出一条血路。我就不信事情不会起变化,不信东风唤不回。
    我正在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这黑暗到底是谁造成的?还不是那些唯利是图的编辑?我计划明年写一部揭露出版界黑幕的长篇在网上发表,到时候你们看热闹就是了。话虽然是这么说,我这人呢,最缺乏的还是毅力和恒心,至于计划是否能得到落实,又是另一回事了。
 
 

发布时间:2012/4/8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