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端阳讲堂>>自由论坛

天下本无事93 2014.8.18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692

 
天下本无事93
     晚饭后闲来无事,我一边看电视《孝子》一边跟老婆东一句西一句地瞎扯。聊着聊着,她触景生情,带
出了孝顺父母的话题。她说,我朋友最近从台湾回来,赞扬台湾人的晚辈对长辈很尊敬很孝顺,值得大陆的
年轻人学习。他们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儒学教育,在父母面前彬彬有礼,问寒问暖。我们这里呢,当然不能说
全都是躺在妈妈怀里吃奶的孩子,但从整体看,“啃老”的情况确实普遍存在。我们单位老杨的儿子从部队
退伍回来三年多了,没有文凭又吃不得苦,找工作还左挑剔右挑剔,没有在一个单位坚持做完三个月的。快
三十岁的人了,不说孝顺父母,没钱用了就跟他们要,成天跟着一帮狐朋狗友东游西荡,父母讲半句就摔东
西发脾气,这样下去如何得了?
    我说,你举的是比较极端的例子,跟我们正在讨论的问题有距离。我的意思是,孩子们已经成家立业了甚至事业有成后是如何对待父母的。她点头同意,说,总体情况看,孝子不多。那年春晚的一首歌不是唱遍了大江南北吗?我还记得几句歌词呢:“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我坐在电视机前面心里酸酸的,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实在太低了。我说,我同意你的看法。
我继续说,不要看过年过节孩子看望父母大包小包的还搭上红包,其实,父母在孩子身上花费的金钱要远远超过孩子的“孝敬费”。我读书的时候家里穷,为了我的学费和生活费,父亲常年在工地做工,母亲耕种责任田的几亩薄地。你的父母为你的付出的金钱恐怕不在少数。她说,当然,肯定大大超过了你家。抛开学费不说,我从小起就上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比如说钢琴班,一节课就是50,这还是八十年代,现在呢没有100拿不下来。
我说,不过——她说,不过什么?我说,我常常想,我们上有老下有小,收入呢,不算多也不算少,可是,日子过得并不宽裕,你想到欧洲旅游一拖再拖,还不是从节约的角度考虑?节约还不是为了孩子的将来以备不时之需?贝贝大学毕业后哪怕是找到了一份比较理想的工作,至少也要给他准备房子吧,甚至还得为他的儿子的前途着想吧。有的人在孙辈身上的付出甚至超过了对儿女的付出呢。老婆很敏感,急忙说,你的意思无非是我们欠了父母的,儿子孙子又欠了我们的,一来一往,平衡了,就是说,我们不亏欠任何人的。我搪塞说,我并不完全是这个意思。她杏眼一睁,说,明明是这个意思嘛。我问你,要是做晚辈的都是你这样想,那还要“孝道”干什么?你的儿子如果也有这种想法,到了晚年我们只有叹气的份儿了。我蠕动着嘴唇,半天说不出话来。
我们平时交谈她基本上只有听我说话的份儿,没料到她今天如此的高风亮节大义凛然有理有据言辞凿凿,我只好在沉默中灰溜溜地败下阵来。
2012-1-16
 
 
 

发布时间:2014/8/18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