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前外省人对广西人民的赞美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1681
献给广西人民的新年祝福
—七十年前外省人对广西人民的赞美

我是湖南人,到过全国不少地方,广西是其中之一。印象最深的,就是广西:广西山美、水美、人更美!我总想写一篇文章,谈谈我对广西的印象,可一直没有动笔。
最近,我在研究教育之神罗辀重中,发现了七十年前的两份资料,都是赞美广西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看来,广西山美、水美、人更美,不但今天的我是这样认为的,而且七十年前的人们就是这样认为的。因此,我已没有必要另写文章来谈我对广西的印象,只要把七十年前人们对广西的赞美告诉大家,也许更好。
七十年前的1938年,正是抗日时期。广西和湖南,当时还都处于后方。广西有个雷沛鸿,紧密结合抗战,推行国民教育;湖南有个罗辀重,紧密结合抗战,实施基础教育改革。罗辀重办的陶龛学校被抗日军民誊为“教育之完善,足列全国之冠”。该校毕业生当时纷纷参军抗日,并与母校保持密切的联系。考入柳州南宁军校的陶龛校友萧大任于1938年4月初,给母校写信,详细报告广西情况。陶龛学校在4月8日的校报《陶龛旬报》上予以发表。编者总括一句“广西人民之尚劳俭朴,委非他省可比”, 接着便摘要为4条发表:
1、组织健全之民团。是以村街为最小单位,村街组织成乡镇,乡镇组织成区,各区成县。再组织成民团区。全省共分八大民团区,区设指挥部,以民团组织而推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之建设,实施其三自政策(自治、自卫、自给),凡18岁至45岁之壮丁,皆已受过军训(他们是在十九年,即1930年开始的,并非如他省之临时抱佛脚),在三寓政策(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兵于征),征兵制在该省是非常顺利。
2、教育较为普及。在每县相当地点设立国民中心基础学校,又于每乡镇设置一校。此外,每村每街亦设立国民中心基础学校。8岁至12岁之学龄儿童强迫入学,受2年国民基础教育。凡年长失学及壮丁妇女,亦一律须受短期教育(政本大多由他们自己编纂,合于切实适当)。
3、俭朴之风气。全省皆灰布化。学校教员、学生、工,上自总司令、省主席,下至兵士、民团、小贩,一律土产灰布制服。鞋子,无论男女,悉系以一纽扣之布鞋。
4、妇女之强悍。全省妇女,大多有相当职业,治事能力殆全,与男子相等,或且过之。学校女生及机关职员,服装与男子同,头戴军帽,纠纠有勇士气。各乡村落,妇女常背着婴孩,肩负百余斤重担,跣足抖履,往来阡陌间,或进城买卖,或修筑铁路,盖比比皆是。此种勤俭之风,非若他省妇女之沉装艳抹,贻花粉之讥者所可同日语也。
1939年,日军侵入广西。12月初,陶龛校友-驻桂林第六军的彭士观写信给母校,详细报告“敌入邕后的广西情况”。陶龛学校将其摘要发表在12月18日的《陶龛旬报》上。摘要叙述了广西抗战概况,特别指出:
“广西有十万大山,地势险恶,更有比任何省份要强悍的民众。他们都愿意当兵的,如小学教师、公务员,都自动请缨入伍杀敌,规避兵役是没有的听见说过的。所以,民众组织训练非常周到,并负有盛名。
就是妇女们,也都走出了闺房,走出了厨房,组织了游击队,负责保卫家乡了。并且能够克服他们的种种困难,努力学习技能,曾经举行过“旅次行军”得到各界鼓励不少。当南路紧急时,闻已开赴前方,便负责慰劳及救护伤兵去了。这种娘子军爱国的热情,是值得妇女们仿效和称赞的。”
以上就是七十年前人们对广西的赞美。由于是战时,他们没有详谈桂林的山水、阳朔的风光、邕江的壮美,但却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广西人的真、善、美。
谨以此文表达一个湖南人对广西人民的新年祝福!
发布时间:2008/9/28 【打印此页】
上一篇:给大家拜年啦
下一篇:本站站长拜访上海浦东新区史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