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尘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3554
扫尘
春节习俗
春节期间的扫尘,亦称“扫年”。
扫尘的习俗,在中国由来已久。扫帚的“帚”字已见于甲骨文。陕西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上,就有“子持帚作洒扫形”的铭文。可见,人们在几千年以前就用扫帚扫除了。《礼记》中,有“凡内外,鸡初鸣,……洒扫室堂及庭”的记事。周书《秘奥造宅经》中就有“沟渠通浚,屋宇洁净,无秽气,不生瘟疫”的记载。这些说明,我国人民在很早以前就知道污秽、尘沫与传播疾病有关。
俗话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又说:“二四扫房屋,二七、二八贴花花”。这就是说,每年农历12月24日到年终,均为“扫年”时间。这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这一习俗,据说早在尧舜时代就有了,它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吕览注》称:“岁除日,击鼓驱疠疫鬼,谓之逐除,亦曰木难。”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卫生大扫除。到唐代,“扫年”之风盛行。据宋人吴自牧《梦粱录》记载: “十二月尽……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其用意也包含着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春节扫尘(“扫年”)的习俗,不仅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同时也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发布时间:2009/1/18 【打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