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四大名旦”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2110

 

京剧“四大名旦”

 

 京剧“四大名旦”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确立的中国京剧四位著名旦角的合称。他们是: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

梅兰芳(18941961),出身于京剧世家,幼年从朱蔼云,朱小芬、吴菱仙等学青衣,后又向陈德霖、王瑶卿、路三宝等请益,十一岁开始登台,1913年至上海演出,即以嗓音甜润,扮相华美被誉为“寰球独一青衣”。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他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

程砚秋(19041958),较梅、尚年小,自幼家境贫苦,从荣蝶仙学青衣,并投身于陈德霖、王瑶卿先生门下学艺,又以师礼事梅兰芳,潜心学艺,以幽咽宛转的独特演唱风格赢得了人们的注目。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擅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荀慧生(18991968),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从师庞启发,学河北梆子花旦,12岁时,便以“白牡丹”艺名活跃于京、津一带,1915年改演京剧,曾求教于乔惠兰,陈德霖,王瑶卿,张彩林等,改演京剧后,便将自己擅长的梆子表演、唱腔艺术融于京剧的花旦戏中,“风情媚态之佳,遂为人所公认”。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

尚小云(18991976),出身清寒,7岁入三乐班学艺,初习武生,后改青衣,得孙怡云、陈德霖等传授,登台演出便以嗓音宽亮、扮相俊美吸引了广大观众。1914年,曾被北京报界誉为“童伶第一”。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二十年代是梅、尚、程、荀在奠定流派艺术基础之上的兴旺发展年代。他们在长期演出大量传统剧目之后,又根据自身条件,创立新剧目,创造、发展了独具异彩的舞台艺术。 1928年,刘豁公在北京主编的《戏剧月刊》发起以“四大名旦”为题的征文,1930年征文揭晓,集中于梅、程、荀、尚四人,称“梅兰芳如春兰,有王者之香;程砚秋如菊花,霜天挺秀;荀慧生如牡丹,占尽春光;尚小云如芙蓉,映日鲜红” 。此论甚得公认。自此,“四大名旦”形成。

 

 

 

发布时间:2008/9/30 【打印此页】
上一篇湖南“四王”
下一篇宁乡四髯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