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二版万星楼>>教育之人研究>>历程成果

中国的“马克思”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佘国纲   点击:1160

中国的“马克思”

非常特别的抗日无名英雄


佘国纲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抗日战争中产生过许多“无名英雄”。他们的“无名”,并非是无“姓”、无“名”,而是他们本是“英雄”,但官方“英雄簿”上没有他们的“姓名”。其中有一个“无名英雄”“非常特别”。

第一、他的“名字”很“特别”。他姓“罗”,湖南湘乡白鹭湾人。他1912年开始主持父亲在1901年于白鹭湾办的一所义学—陶龛学校。抗日战争时期,这所学校接收了大量难民子女与抗日将士子弟就学,为抗日救国做出了特别的贡献。学生们把他的“名字”编成一个“谜语”:“水陆并行”,谜底是“辀重”。大家尊称他为“辀师”。

第二、他的“参军年龄”也很“特别”。罗辀重带领大批十多二十岁的青年学生参加抗日大军,自己五十多岁,自称“老青年”。当时有个柳止一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还从军抗日,真了不起!”他回答说:“我是无可奈何。如果大家都不动,坐等抗战胜胜利,那我们就会死无葬地!”但他年老参军抗战,除了是带头示范之外,还想改变国民党军队“枪杀逃兵”规矩。他在七十三军担任军法处长,对抓回的逃兵一个不杀,而是进行“血性”教育,重返战场,为抗日做出了特出的贡献。

第三、“抗战办学两不误”更加“特别”。那时,七十三军常驻新化,离白鹭湾陶龛学校一百多里。为了让他办学抗战两不误,军长彭位仁为他架设了电话专线。在台尔庄负过重伤的荣誉军人王长喜说:“余由重庆出发,经大、高、中、小学不下数千校,其中感奋不忘者,唯湘乡陶龛学校。该校师生爱国热心,教育完善,足列全国之冠。”

第四、“特别”的是,他找到了“全人类幸福”的途径(血性素养共产共享田园生活)和方式(与天和、与地和、与人和)。他是“中国的马克思”,他比“德国的马克思还马克思”。马克思的“巴黎公社”一眨眼就没了,他打造的“世间桃源白鹭湾”存在了三十年。

也许是天意,这位非常“特别”的抗日“无名英雄”,被我这个“三非”(非亲朋好友、非陶龛师生、非组织安排)先生发现,并让我见到了最知晓他思想的学生—中共地下负责人龙良臣。百多岁的龙良臣已于2013年在香港离世,近八十岁的“三非”先生终于在英国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罗辀重血性素养教育叙论》一书,让他的英雄事迹不被永远埋没。

2022.10.25於广西南宁

发布时间:2022/11/20 17:05:34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