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退休前三件快乐大事>>教育之人罗辀重研究

血性启蒙实践家与教育家罗辀重

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345

 
    何谓血性?何谓启蒙?这个题目,得分开来说,先说启蒙运动。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掀起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启蒙大师们正如恩格斯的评价:“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 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 卷404 一405 页)。什么叫启蒙?康德下了一经典定义:“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不力”(《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商务1990 年版)。
    东方古老的中国,长时期处在封建社会,特别从1840 年后更积弱积贫,传统荒芜。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救国救民,寻觅新的精神家园,20 世纪初叶,同样掀起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正如毛泽东指出:“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论人民民主专政》 )。
在“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诸多人物中,不可能不提资产阶级启蒙宣传家梁启超(1873-1929 )。他是广东新会人,康有为的学生,倡导变法维新,致力介绍西方学说包括最早提到马克思。他的政论文激情奔放。如:“欧洲近世医国之国手,不下数十家,吾视其方最适于今日之中国者,其唯卢梭先生之《民约论》乎 !”“起起起,我同胞诸君!起起起,我新中国之青年!… … 有专制则无我辈,有我辈则无专制,我不愿与之共立,我宁愿与之偕亡!”真是呼风唤雨,启馈振聋。卢梭的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主张“人民主权”, “直接选举”,使“民主”(德先生)成为中国进入人类主流文明的滥觞。正如胡适谈读梁的文章说:“在那个时代读这样的文字,没有一个人不受他的震荡感动的”。
梁启超以《 新民说》 、《 中国不亡论》 、《 少年中国说》 等气势恢宏的文章,赢得国人尤其青年猛省。梁漱溟评价梁启超“但开风气不为师”,指缺乏深入厚积,被人垢病。但是笔者倒觉得:鸦雀无声终凡辈,“但开风气即大师”。梁启超漫漫长夜一团漆黑中奋勇当先,对中国人叱咤呐喊:“血性者,人类之所以生,世界之所以立也,无血性则是无人类无世界也”。他主张:人生于天地之间,各有责任。一国之人各自放弃责任,则国必亡。他怒斥那些弃责旁观的国人:“此种人无以名之,名之曰无血性。”正如罗辀重的话:“须知愈是在黑暗中,哪怕是一点纸眉子火,都会大放光明的”。五四运动前后,以梁启超的思想为渊源的“少年中国学会”,网罗了当时一代杰出青年李大钊、毛泽东、邓中夏、恽代英、张闻天等,用“奋斗、实践、坚忍、俭朴”, “不作官、不裸、不赌、不纳妾、不信教、不在洋行工作”等作为入会条件,成为影响最大的青年社团。最后,正是这批人以天下为己任,通过武装斗争的道路,托起了“少年中国”即1949 年的新中国。
如果说梁启超是血性启蒙宣传家,那么湖南湘乡籍人罗辀重(1889-1950)当之无愧地是血性启蒙实践家和教育家,而且难能可贵的是:数十年如一日,终其一生以贯之。人们完全可以这么说:“罗辀重一辈子的言和行,一辈子教书育人,律己的是血性,教人的是血性,罗辀重就是血性的化身。”因而被他成千上万的学生们尊为“教育之神”;作为他的弟子之一,笔者身体罗辀重更是一座响导血性的大灯塔,一尊指引血性的丰碑。
    罗辀重生于书香世家。父亲罗长绮1888 年考上举人,又经殿试录取进士,旋赴江苏先后供职于江苏仕学馆、政法学堂、江南将弃学堂和陆军学堂。罗辀重随父度过童年,在刚废科举开办的新式学校就读。1912 年回到老家湖南湘乡白鹭湾,出任家族私立“陶龛学校”(我国乡村第一批经审定立案的新式学校之一)校长。立志教育救国,1915-1920 年自费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半工半读研习教育。1920年学成返乡,再度主持新学制完全小学的陶龛,当了12 年校长(至1931 年), 20 年校董主任并主持教育教学工作,为实践乡村素质基础教育所必需的“三血”精神:“磨血”、“呕血”和“造血,' ;为实践挤出自己的血液,补济后一代的教育思想贡献一切直到自己的生命。罗辀重留学美国研读教育,直接受到教育家杜威的薰陶。这位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创始人,宣传平民教育,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是中心,应让儿童从做中学,从自身的活动中学。
    同样作为现代教育家,罗辀重又不可能不受同道学友陶行知(1891-1946)“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和晓庄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影响。当年即有“北有晓庄,南有陶龛”的盛誉。但是晓庄学校从1927 年创校到1930 年被国民党政府封闭,比较而言,在长时期坚持乡村基础教育实验阵地上,如实地说:“陶行知是不如罗辀重那样只讲耕耘,只讲奉献,灯蛾赴火,生死以之的。”
以“血性”为陶龛学校校训,结合中国农村具体实际,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博采众长,因材施教,是罗辀重教育思想、办学实践的闪光点和聚焦点。20 世纪早期的中国,处于一个忧患年代,北洋军阀争权夺利,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社会上的人心,实在太侥薄,太不血性了”。“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在改造人心,” “小学的目的是在给人生一最好的开始”,罗辀重这样认为。对于民主革命怎样革,爱国救亡怎样做?他坚定地回答:“革命必先革心,救国必先救人”,于是他在重主陶龛学校后,于1922 年10 月29 日,宣布“血性”为校训。并在办学实践中,逐步对“血性”的内涵作出具体的诠释。比较完整的说法是:
血性,吾国固有的美德“信义”二字可以包括。信:就是“诚”而“愚”。“血性的人,非常本色,非常老实,一是一,二是二,心地光明,行为正大,决不虚伪,决不扯谎,决不欺作,决不取巧,决不做阴谋;做错了事,能自己承认,决不嫁祸于人;答应人家的事,决不失信,决不失约。”义:就是“为他”而不“为己”。“血性的人富于栖牲精神,见义恐后,见利恐先,能刻苦,肯负责,对公家的事,能尽心竭力去做,他人有危难时,能尽力去救助……一往无前,赴汤蹈火,百折不挠,决不畏难,决不退缩,也决不怕失败。”“血性教育的真谛在人类的同情心、真性情与理智融合为一,使多数人成为正气磅礴、生机盎然、有光有热有血有泪的人”。
    此外,陶龛学校的校友歌也颇具特色,深深给人启迪。歌词摘要:“陶龛,血性!陶龛,血性!记住校训,保持童心……如果世界是恒河,我们只是一拉河沙。没有什么不同,没有什么不同,大家一样血性做人。血性的人都是我们的朋友,不血性的人哪里是我们的校友?!”
    罗辀重带领全校教职工实践自己的座右铭:“替小朋友当差,为新中国开道”,扎根在中国腹地一个普通的乡村白鹭湾,厉行血性义务教育30 多年,培育出一届又一届、一代又一代血性萃萃学子,我有幸成为其中一粒恒河沙。回忆60 年前,我正处于蒙昧可塑性童年。真得“感谢”日本裕仁天皇,1938 年10月10 日日军轰炸机深入洞庭湖上空,在我的家乡沅江,在我家的周围遍地开花狂轰滥炸,把与我家为邻的新式建筑物汽车站夷为废墟,我家因此避难湘乡,我也就作为流亡学生进了陶龛学校40 班。从1939-1941 年高小毕业离校,仅仅700 多天,主要是辀师的身教言教、“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把“血性”灌输入我的骨髓和血液,对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了决定性的启蒙作用。如果没有辀师的“引导”,我决不可能“脱离不成熟状态”“运用自己的理智”。首先是:一辈子“说血性话,干血性事,做血性人” ;而从半百之年开始,“办血性事,当血性律师”。
    具体地说,血性之父、血性宗师罗辀重,做为我的样板和偶像,对我终生受用无穷的人格、本性和价值观产生的直接作用有:
    一、不做官,一辈子“做应该做的事”。
    二、不参加蒋介石国民党。
    三、爱祖国,恨日本军国主义,誓雪百年国耻,对日受害索赔。
    四、投笔从军。1950 年在湖南益阳地区教育工作会议上师生相晤竟成永诀。
    五、“跟人民学,跟小孩学” “保持童心”,愈老愈青。
    六、“舍己、献身、为他人、为人类”,一辈子决无经济问题、作风间题。
    总括言之,陶龛和辀师的血性教育使我在50 岁前诚而愚,绝左缘; 50 岁后的律师生涯,概括成了四句话: “地狱之门勇向,唯法唯实反唯权。唯人唯义反唯钱,张扬血性遮人间。”
    1988 年,我成为第一个中国律师当选的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进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为中国民主、法治竭尽全力;1989年以《 血性律师》入选《 中国当代名律师》(同济大学版);以报告文学《 张扬血性遍人间》主人公被天津“兰盾”杂志社命名为“兰盾勇士”。记者姜永峰在文中引述了我的答问:当律师就要有血性,即阳刚正直的气派。

发布时间:2023/10/24 0:26:13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