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名词的另类解释25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731
电脑名词的另类解释25
暂 停

我在好几篇文章里曾多次提到莴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从穿开档裤起就成了难得的知己。上幼儿园时,我的朋友就是他的朋友,他要我不跟谁玩,我会很仗义与他讨厌的人“呸”的一声断绝往来。我们接着同了学,上山下乡又成了农友,哪怕是现在都升级当了爷爷,节假日还会互相打个电话问候问候。可以说,我们对对方的了解真是透彻到了骨子里。
莴笋的父亲是研究中国思想史的教授。“文革”中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都被一网打尽。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牛鬼蛇神”。当然也有例外,教授先生除了住了几个月牛棚外,并没受到多大的冲击,而且,从1974年开始居然红得发紫。这得益于他善于见风使舵。当他从两报一刊的社论中嗅出了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将成为大批判的靶子时,就立即转过身来,使出浑身解数把火力对准自己曾经无比崇拜的孔圣人。他几篇评法批儒的文章很快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一个电话把他从牛棚里解放出来,调到省里加入了“四人帮”指定的写作班子。他明白,知识分子要在政治上得到信任很不容易,便使出浑身解数对孔子进行口诛笔伐,惟恐落后于时代潮流。
莴笋从小受家庭环境的熏陶,酷爱读书,并且读得不错。可以说,他是我们同学中难得的才子。当我对唐诗的了解仅仅是停留在“床前明月光”的初级阶段时,他却把“三吏三别”等等背得滚瓜烂熟,还头头是道地向我们进行解释。据说,他为了弄清楚李商隐诗歌中的一个问题,斗胆向郭沫若先生写过一封信,郭先生很快就回了信,对他的钻研精神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不过此事不知是真是假,因为郭先生的回信连我都没看到过。他的缺点是有点恃才傲物,不要说我们这些浅薄不堪的同龄人,解放前中央大学国文系毕业的语文老师都没放在眼里。他有时候跟别人交谈对方刚刚开口,他就闷头闷脑地抢白道:“错了错了,常识啊。”
莴笋和我们一样,初中没毕业便被裹进了时代的潮流,走上了下乡的道路。我们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对异性倒是没多大的兴趣,每天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填饱肚子。晚上只要有机会,就打着火把到田间地头碰运气,把青蛙啊泥鳅啊鳝鱼啊统统弄回来打牙祭。当我们大嚼大咽沉浸在口福之中的时候,莴笋却照例不会参加,一定是捧着一本诗集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苦读。他对诗歌是如此的痴迷,自然也尝试着写写。不但写,还摇头晃脑地呤颂。当然,在那个对文字极其敏感的时代,他偷偷摸摸学习诗歌的情况只有我最清楚。
虽然转移到了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农村,但莴笋有些孤傲的性格没有变。不过,瞧人不起的毛病终究使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972年,“白卷英雄”张铁生在考场上大大地出了一把风头,不少人得益于这风头而改变了命运。中断了好几年的大学招生得到恢复,一批包括知识青年在内的年轻人有了推荐上大学的机会。大队来了个南方大学的招生指标。在究竟谁去的问题上干部们争得不可开交。最后还是和高书记一锤定音,说,大学生嘛,我看也不是人人都能够当的,要是我去学那些豆芽菜一样的洋文,不会要了我的命?我看大队这些年轻伢妹子中,就莴笋带着一副镜子,好有学问的样子。他去比较合适,就这样定了,啊。众人都领教过他的淫威,只好默不作声。
莴笋的父亲虽然属于旧知识分子,但家庭出身没有问题。他解放前的读书生活都是靠老母亲做针线活支撑的,尤其是,他在批林批孔运动中积极得可以,因此,莴笋的政审没遇到麻烦。除了视力不好,身体也没其他问题,好在上大学对视力要求不高,体检顺利过了关。
莴笋也不懂事,还未拿到录取通知书,就拿出家里寄来的100块钱请大队干部吃饭,惟独没请知青。猪头看到他嘴里喷着酒气一脸的甜蜜的样子,气不打一处来,想,莴笋啊莴笋,你他妈的别高兴得太早,老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会有哭都哭不赢的那一天。
莴笋左等右等,通知书果然泡了汤。他于是央求我陪他到县“四面办”了解情况。“四面办”主任告诉他,你们大队有人举报你写反动诗词。接着从抽屉里拿出了“证据”。我们一瞧,只见一张发黄的纸上写有“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诗句,不错,是莴笋的笔迹。这张纸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被人拿走的。举报信还说,这是发泄对现实的不满,“遗民”就是下放干部和知识青年,“王师”就是国民党军队,意思就是盼望蒋介石回来重新掌握政权。学校接到举报信后,感到事态很严重。他们委托县“四面办”了解具体情况后,就临时决定将指标拨到另外一个公社。
莴笋蹲在地上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解释,不是这样子不是的,这是我抄写的陆游的诗歌啊。毛主席都喜欢陆游的诗。主任严肃地说,你是借古讽今。事已至此,我也只能一边劝他一边叹息。
和高书记做他的工作,说,不要灰心不要灰心。还承诺,以后会帮他争取招工的机会。
与和高书记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莴笋的父亲知道了儿子的事情后,反而写信教育他,以后不要读封建主义的旧书,只要学好毛主席著作就行。有人说,没见过把儿子的切身利益看得如此淡泊的。
读了父亲的信,莴笋呼天抢地哭了一场,甚至比在“四面办”看到那个要命的“证据”时哭得更厉害。
多年后,我才知道猪头为什么要在莴笋人生的紧要关头写匿名信置他于死地而后快。
猪头也是我多年的朋友。他为人比较仗义,朋友受到欺侮可以跟对方拼个你死我活,不好的地方是心地比较窄,容易记仇,一点小事可以耿耿于怀很长的时间。有一年,他和莴笋在田里一起中耕,平时不喜欢读书的猪头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对毛主席诗词来了雅兴,自言自语道:“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莴笋没想到猪头居然敢在他面前附庸风雅,故意问:“川”是啥意思啊?猪头毫不犹豫地回答:不就是山川的意思吗?莴笋一脸的不屑,说,狗屁,明明是河边的意思嘛。猪头很不高兴,说,有本事就去当教授,怎么和我一样在广阔天地搓泥巴坨啊。莴笋感到受到了奇耻大辱,反击道,你这人一看就没文化,粗野。猪头冲过来要打,不是社员扯住了,莴笋肯定会被揍得青红鼻肿。两人从此结了仇,很久都不往来。
好在和高书记讲话算数,三个月后,从公社争取了个钢铁厂的招工指标给莴笋。莴笋当上了炉前工,一直干到退休。
离开农村前,莴笋将所有书籍付之一炬,并对天发毒誓,还读书就是狗娘养的。他说到做到,将一切书本知识拒于千里之外,靠打牌跳舞打发业余时间,文化水平呢,与农村时的猪头相差无几了,甚至连“川”字究竟应当解释为“山川”还是“河边”,也糊里糊涂搞不清了。
发布时间:2011/9/28 【打印此页】
上一篇:电脑名词的另类解释26
下一篇:电脑名词的另类解释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