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名词的另类解释35 2012.2.2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741
电脑名词的另类解释35
黑名单(一)

有时候,我会在缈缈烟雾中呆坐,静静思考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有的人只要见过一面,多年后记忆里还能保持他的音容笑貌和独特魅力,而与有的人虽然只交谈过几句,但一辈子都不再想跟他来往。
电话铃忽然响了。
“周老师,我姓刘,刘又一,叫我小刘就行。”
“你——”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云天电冰箱厂的工程师,这个厂老师应当听说过。你如果想买最新款式的冰箱,言语一声就是。”
他是推销冰箱的?我家的冰箱是去年才添置的,还没有以旧换新的打算。我来不及回话,他洪亮的声音从话筒里远远地传来:
“我读小学起就作文好,参加比赛,大大小小的奖项不知拿过多少。考大学本来打算报中文系,可是班主任反复做工作,说我的理科成绩稳定,硬是要我改报理科。我在厂里搞了20年技术工作,可是,对文学一直难以忘怀,做梦都在创作。”
哦,与冰箱无关,是文学爱好者找上门来了。我打断了他:“你是不是搞错了,我是教历史的,有问题可以找语文老师。实验中学的李老师是语文特级教师,文学水平很高,作品的影响也很大。我经常请他传授文学创作的经验。”
“ 我要找的就是你。我在报刊上读了你不少散文和小说,很不错的,尤其是语言,好生动的。历史老师能在文学方面出这么多成果,一定掌握了很好的写作方法。我跟你相类似,不是学中文的但喜爱文学,向你请教,一定会提高很快。我这些年也写了几十万字,可是,投出去的稿子连地方小报的编辑都看不上,没发表过一篇,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他诚恳的话语使我的虚荣心得到了几分满足。我想,这年头,多一个粉丝多一条路。他主动找上门来,何乐而不为呢?我和蔼可亲地说:
“我有啥文学成就啊,业余时间写点东西纯粹是好玩。当然,这些年来,心得多少有一些。欢迎以后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我的QQ号是1513988311,再见。”
他急迫地说,别,别挂电话,我还有事情向您请教。
我也有几分着急,当然,此急非彼急。我想,凭我那点可怜的文学底子如何去“辅导”他啊。他说不定还是个深藏不露的写作高手呢。老天爷一定要保佑我少出洋相啊。我硬着头皮说:“不说请教,一起讨论吧。”
他迟疑了一会,吞吞吐吐地说:“老师散文里的一句话我弄不明白。”
“哪一篇?”他这么一说,我倒是放了心。
“文章的题目我忘记了,但‘多年父子成兄弟’那句还是记得的。”
文章是作者生的崽,我当然清楚那篇文章,题目是《我与婿》,意思是,我跟女婿的关系很好。他在我面前从不唯唯诺诺,可以畅所欲言,牵涉到教育方面的问题时,更是如此。文章的结尾是‘常言说得好,多年父子成兄弟’。
“很好理解啊,真的不懂?”
“父亲就是父亲,儿子就是儿子,怎么会成兄弟呢?不要说‘多年’,就是一辈子,也成不了兄弟。”
我只好耐心地解释:“从血缘的规定性来说,父亲和儿子永远是两代人。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志趣、立场等方面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父子一般是缺乏沟通的,在这样的沉默中,各自度过一生。而有的父亲很开明,对待儿子不是自以为是、动不动以长辈自居,儿子呢,也懂得尊重父亲。他们之间建立了亲近、温馨、平等的关系,成了朋友和兄弟。你读读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就清楚了。”
“话虽然是这样说,可是,我儿子在家里想跟我平起平坐,站一边去好了,要硬是不听,一个嘴巴甩死他。”这句话倒是有点文学色彩,就是不知道他会不会用于创作。
秀才撞到兵,有理讲不清。尽管他也是本科毕业的“秀才”。
“那是你自家的事,谁也管不着。不过,你对儿子的态度值得商榷。你应当发扬家庭民主,更加和谐地处理好与晚辈之间的关系。”
“我还是想不通。”
“这么说吧。对文学作品的许多表述不要做机械的理解。比如,‘喜看稻菽千重浪’并不是硬指一千重波浪似的庄稼。‘万水千山’也不可理解为一万条河和一千座山。至于幽默,就更不能单纯从字面去解释了。有个故事。云南的泼水节上,一个少数民族姑娘笑容满面地把水泼到客人身上。有位客人突然嗷嗷大叫。边上有人说,这是她友好的表示,你叫嚷啥呢?客人说,你知道个屁,她泼的是开水。你听了这个故事,总不能说,哪有这种事?更不能说,那个姑娘是在破坏民族团结吧。”
要不是出于礼貌,我会劝他不要钻在牛角尖里出不来。用这种思维方式搞创作,只会是一条道走到黑,最好早点迷途知返。
他是个精明人,居然猜到了我想说又没说的话。他问道:“老师是不是认为我在钻牛角尖?”
我保持沉默。
他有几分激动,说:“老师是学历史的,不会不知道牛顿看到水汽掀动了壶盖,就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不会不知道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就发现了万有引定律。科学技术都是钻牛角尖钻出来的,文学作品也是这样。”
牛顿和瓦特的科技成果难道是“钻牛角尖”钻出来的?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且不说史学界对“壶盖说”和“苹果说”有极大的争议,就算是历史的真实,也只能证明科学大师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完全与“牛角尖”无关。
我不可能以偏执对偏执,但又找不到恰当的话语应付他,只好岔开话题,问他公司的经营情况。不料,他仍然固执地说:
“哈哈,老师不能说服我吧。”
的确很难。我估计,在电话里与他继续交流一个小时,他都不会认识到自己思维方式的问题所在。人类可以用智慧征服月球甚至火星,有时候却很难说服同胞。哪怕是掌握了全世界的真理,也是如此。
“老师,我已经把你的QQ号添加为好友,你也要加我啊。再见。”
放下电话,我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打开电脑,果然,QQ上一个署名为“爱思考的人”申请我添加他。
我想,他确实喜欢思考,但是,如果不改掉偏执的性格,这种思考又有何意义?“求异思维”与“胡思乱想”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思维陷入混乱,就会南辕北辙。
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性格一旦形成,是那样容易改变的吗?何况,他根本看不到自己的缺陷所在,别人的提醒,也只能徒然增添他的反感。
我犹豫了一阵,将这个自诩为爱思考的人添加为好友,但随即又把他放置到了“黑名单”。我之所以要“添加”,是出于礼貌,表示我并没有对他视而不见。狠心地使他沦为“黑名单”中的一员,就是不想再跟他来往。刘又一努力追求比较高尚的精神生活,这是他的优点,在充斥了麻将声的世界里更显得难能可贵。尽管如此,我几乎不可能对他产生好感,就是说,我不喜欢他。
我背着刘先生罗罗嗦嗦讲了他这么多不中听的话,希望能得到他的谅解。而刘先生不可能知道的是,我在讲述时确实对他产生了莫名的惋惜之情,而这种惋惜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得到的。
发布时间:2012/2/2 【打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