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节日纪念日>>清明.端午.中秋特刊

中秋节的由来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1734

 
 
中秋节的由来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叫“中秋”。
    中秋成为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而八月正是秋收的时节,广大农民也祭月、拜月,祈求神仙菩萨关怀、保佑;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便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已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记载。
    中秋节在唐朝成为固定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春节)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还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 因节日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 因节日期间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等等。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 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发布时间:2008/7/3 【打印此页】
上一篇中秋节的风俗
下一篇端阳节的由来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