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节日纪念日>>清明.端午.中秋特刊

端午吃粽子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2716

 
端午吃粽子
 
    吃粽子是中国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在端午节前夜,家家都要包粽子,上锅蒸煮,以备应节食用。粽子还是互相馈赠的礼品,端午节走亲访友,人们都要互赠自家包的粽子。
    相传,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蒸煮,投入祭奠,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粽子—“筒粽”。后来到汉代建武年间,有个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位自称是三闾大夫的人。那人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苇叶、竹叶等裹“黍”,以线绳捆扎成锥形或枕头形,蒸煮而成“角黍”,用以祭奠屈原。
    到了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但那时的粽子以黍为原料,不添加其它馅料。唐宋时期,粽子已经成为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之后不断演变,才有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粽子。
    中国地域广大,各地粽子的外形不同:有金字塔形、三角形、菱形、圆柱形、锥形、枕头形等;制作粽子材料也不同:有的用糯米,有的用小枣、果脯,有的用豆沙,有的用猪肉,有的用鸡肉,有的用红豆,有的用蛋黄、绿豆;粽子的口味也不一样:有的以甜味为主,有的则甜少咸多。
 
 
 

发布时间:2008/9/26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