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资千万铸“中华文化典籍”万星楼
来源:教师报 作者:sheguogang 点击:21418
2003年8月27日陕西《教师报》一、二版
作者:陈光岳 丁杰
2003年3月底,湖南省娄底市教育局历史教师、政协委员佘国纲,收到一张特别的捐款意向书:61岁的黑龙江哈尔滨中华职业学院教授满时新,计划骑单车到全国各地宣传佘国纲的万星楼计划,并为他募捐20万。佘国纲何德何能,竟有这么大的魔力令一个素不相识的老教授心甘情愿去奔波劳累呢?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独撰出版新中国第一本地方教育志
59岁的佘国纲,1944年端午节出生于湖南省邵东县水东江乡。湖南师大历史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涟源四中当教师,不久,调涟源市教学辅导站,后来,进了原娄底地区教委,现任娄底市教委教科所历史教研员。
1984年,全国从县市到省市全面修撰地方志,佘国纲被安排进一个专门的班子,负责编撰《娄底地区(娄底市的前身)志》的教育篇,但这份众人合写出的5万多字的稿子,几经送审都未通过。《娄底地区志》就要结集出版了,火烧眉毛,原娄底地区教委的领导找佘国纲谈话,要他单独挑起稿件修改的重任。
佘国纲将稿子看过来,翻过去,面对几个人分写,再组装成的稿子觉得风格相差太大,左挑右看无法下手。“干脆重写!”佘国纲提出了他的:大胆设想。他将自己以前积累的资料以及近几年的材料认真梳理了几遍,重新布局谋篇,很快写出了7万字的稿子,稿子送审顺利通过。
领导交的任务圆满完成了,照理,佘国纲可以交差了,但是,佘国纲的心却从此被娄底教育宝库中丰富的思想牵挂着。他从70年代开始收集资料,到编撰《娄底地区志》教育篇,近十年的调查整理,他发现,湘中的教育渊远流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潜在价值,“家教大师”一一曾国藩;蔡和森的母亲,“女中豪杰”——葛健豪; “教育之神”——罗輈重等这一系列历史人物的思想内涵绝非…·两个章节所能阐明的。
“何不写一部湘中教育专志,这样,就能充分发挥这些潜在历史宝藏的价值了!”佘国纲萌发了为娄底市专修—部教育志的念头。从1991年开始,佘国纲把业余时间全部放在编写《湘中教育志》上去了。1994年,记载了原湖南娄底地区教育发展历史的《湘中教育志》书稿基本完成,洋洋洒洒120多万字。
书编好了,如何让其变成铅字、发挥社会效益却成了一个大问题。在书稿初成之时,佘国纲曾努力尝试过公费出书,他向领导提出了3种方案:“一、这是一本地方专志,我只负责编书,出版、发行全部由单位负责;二、书自费出版,请求单位借款7万元,售书后还清;三、完全自费编纂出版,单位领导审阅。”领导批准佘国纲的是第三种方案。出这么一大本专志,起印1000册,最起码要10万元。佘国纲不是有钱人家,他和妻子都靠工资生活,还养着两个女儿,要供她们生活、读书,孩子个几岁,正是需要钱的时候,要10多万块钱来印书谈何容易。
出弓没有回头箭。佘国纲走上了艰难的筹资之路,为此历尽了艰辛和惊险。一天,佘国纲为筹措出版经费,从涟源返回娄底时,所搭乘的客车意外翻进路旁的稻田。当时,车上30名乘客,有29名非死即伤,躺在路旁等救护车,独独他一人亳发无损,他还在失事的车中救起一骨折的儿童。
佘国纲自费出志书的精神和诚心打动了不少人;人们向他伸出了热情的双手。你几十,他几百,捐款源源不断地汇集到了佘国纲手里。1994年‘月13日,是佘国纲至今记忆犹新的日子。这一天,佘国纲收到了一笔2100元的个人捐款和一封信,来信说:我老伴和子女出于好意,为我即将退休和60寿辰出资准备筹办宴庆,我想,庆无益,宴何味呢?还是办点实事好,故特将庆宴用的2100元捐助给你。
1995年6月,新中国第一部公开出版、发行的私撰专志终于面世了,它是佘国纲心血的结晶,也是全国惟一一本完全由个人编辑出版的志书。
《湘中教育志》作为中国第一部私撰出版的志书受到了史学界的关注。虽然很多人对于佘国纲为什么要把理应由公家负责的事一人扛下来不理解,但更多的人表示了对他的支持。娄底师专的教授钟兴永得到带有墨香味的新书,很快写出了评论文章《一方教育之通史,一地教育之通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谢求成輈也写出了几万字的评论文章;广西田东县志办和合浦县志办的黄毓庭、宁愈球,江西高安县志办易集明夫女刁,分 别写来了中肯的专题评论;全国各地数百名得到此书的读者写来热情洋溢、鞭策鼓励的信件;不少新闻单位无偿为他发了“书讯”。
自建湖南最大的私人史志馆
《湘中教育志》出版后,许多人认为,佘国纲50岁的人了,这么多年殚精竭虑出了个大部头也该满足,可以休息休息了。可谁知,在佘国纲心里——个新的计划又开始萌芽了,那就是大力宣传他编志时发现的湘中“教育之神”——罗輈重。
1997年的一天,湖南教育出版社总编室里来了个风尘仆仆的不速之客,此人一开口就说:“我要出书。”这时,该社的总编、社长、书记三个头头正好聚在一起,他们狐疑地打量着来人,一不认识,二无介绍,凭什么要给你出书呢?来人便是做事总出人意料的佘国纲。他这回出的书是《罗輈重文集》。佘国纲已跑了多家出版社,还找了不少朋友,均遭拒绝,佘国纲是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敲湖南省教育出皈社的大门的。
“既然你说要出书,就先说说你的书的价值。”社里领导说。教师出身的佘国纲便眉飞色舞地讲起来:“罗輈重是娄底西阳乡人。1920年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京城做官的机会,回到家乡娄底的小山村,埋首乡村教育,致力于基础教育改革,他的许多看法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继承和发展…,”听着听着,总编们来了兴致,—拍桌子,“好,就给你出了!”
书是答应出了,但总编们至今有些不理解;你佘国纲是为什么?既非罗輈重的学生,又不是他的什么亲戚,也无须凭此报课题,写论文,评职称,这样下力气研究罗輈重的教育思想,是为了什么?这些问题佘国纲不是没有思考过,只是他的血性令他顾不了那么多。当今教育界,许多人都不知道湖南30-40年代有个与陶行知、晏阳初齐名的罗輈重,他主持的陶龛学校与陶行知的晓庄师范学校被张天翼称为 “北晓庄,南陶龛”,在解放前就推行素质教育,当时被称为“教育之神”。罗輈重的价值太大了,也被埋没得太久了:“我要让罗輈重的‘血性’教育在现代的素质教育中重放异彩。”这就是潜心钻研罗輈重教育思想的真正目的。
佘国纲自愿、自费研究罗輈重的消息传开后,海内外的陶龛校友们振奋了,纷纷表示支持,于是他决定创办季刊《罗輈重教育思想研究》,由佘国纲自费发行全国。
一年后,《罗輈重文集》一书终于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免费出版。1999年10月,是罗輈重诞辰110周年纪念日,《罗輈重文集》就在这一天首发。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教育界精英云集娄底,共同探讨作为中华民族之魂的罗輈重血性精神,在佘国纲的倡导下,许多健在的陶龛老校友纷纷提起笔,记下他们在陶龛的最初岁月,回忆他们尊敬的罗輈重老师,为佘国纲提供了大批宝贵的资料。随即,他的新作《教育之神罗輈重》也隆重出版。佘国纲在潜心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罗輈重基础教育改革思想与实践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一文,在第六届国际华文教育论坛暨华人教育家成就颁奖大会上获得特等奖。
佘国纲的这些努力,足以告慰一代教育大家的在天之灵了。只是,书是出来了,可问题也随之而来。《湘中教育志》印刷7000册,除赠送2000多册,出售近2000册外,尚有3000来册书压在家里。现在又出了《罗輈重文集》。《教育之神罗輈重》,大量新书堆满了他家的角角落落,积压了他的全部积累资金。
“何不发挥这些余书的作用呢?”佘国纲又出新招:向全国发信万封,采取以书换书的办法,将各地地方志收集起来,成立端阳史志馆,“集天下之力,聚华夏之才,创淳世之业”。其实,建史志馆的念头在他心中已经回荡了很久很久。还在编写《湘中教育志》时,佘国纲了解到建国以来各地兴起盛世修典之风。全国3000多个县市都在编写地方志。作为了解一个地区历史最详尽可靠的工具,地方志无疑具有极高的收藏和史学价值。
从此,他成了邮局的常客。他给全国每个县、市长和地方志办公室都寄去了信函。在信中,他提出以自己的《湘中教育志》交换或是对方能赠送当地志书、族谱、家谱、文史、党史资料。
佘国纲每月要寄出信函近干封。别人都觉得他的做法不可思议:“全国这么多县市,单凭你一个人的力量收集地方志简直是比登天还难。”
的确,佘国纲的热心遇到了不少冷面孔,数以千计的信函,发出去后如石沉大海。对于人们的不解,佘国纲总是乐呵呵地说: “我发出8000多封,回信600多封,比例有100:7,比我原预想的100:1要高,我已经很满足了。”迄今为止,余国纲共发出信件几万封,其中不少是挂号邮寄,光邮费就用了万余元。
令佘国纲感动的是,理解和支持他的人越来越多。河南焦作机械厂退休职工蔡云超,骑单车到附近的县市去收集史志资料寄给他;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人事千部严仁瑞,双休日到青浦县“王昶纪念馆”,向讲解员宣传佘先生的个人办馆事迹,讲解员深受感动,立即找到馆长讲了佘国纲创馆的事,馆长也被感动了。他说:“现在,中国这样的人太少了,我要支持他。”于是把馆内的县志寄给了他。还有天津的赵继华先生,他是搞志书的,他每出一本志书就给佘国纲寄一本。一些史志界的权威名家梁滨久、苏长春、张桂江、童健飞等给予了他热情的关注;哈尔滨中华职业学院教授、黑龙江图强林业局调研员满时新还表示要与佘国纲共建史志馆,他不顾花甲之年,准备骑单车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收集藏书,募集资金……
募资千万建万星楼
历时5年,佘国纲的端阳史志馆已初具规模:现有图书2万多册,固定资产达几十万元。然而,这并不是他的最终目标。他最终想建的新馆舍不是一般的楼阁,也不是普通的图书馆,而是一座理性文化的殿堂。他要邀请一万以上的有识之士共同参与此事,他为此殿堂拟名为万星楼。这一想法,起缘于佘国纲对现实文化的批判性研究,是针对近几年来实用文化的迅猛发展几乎淹没了理性文化的现实而作出的大胆决定。
佘国纲设想中的万星楼占地5亩左右,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一大型龙舟;龙舟头底层为纪念堂(250平方米)、中为藏书楼 (1400平方米)、龙舟边为阅(展)览室,约1000平方米;龙舟尾为管理人员住处(300平方米),总投资在1000万元左右。规划一步到位,施工分期进行。
佘国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人们可能当废品处理的珍贵图书收拢来,把人们愿意用于造福世人和后人,而又觉得滴水难成流,或找不到合适项目的资金吸拢来,把人们内心深处的真善美激发出来,集天下之力,聚华夏之才,创淳世之业,铸造一座理性文化殿堂,使之成为中华文化典籍的收藏展示中心、研究宣传中心、讲学论辩中心和中华文化遗产、资金的捐赠接收中心,成为世界文化领域的奇观!万星楼将实行理事会义务管理制度,以血性为馆训,笃信笃行、诚信、责任和民主,使之成为永久性的民间公益文化事业机构。佘国纲希望有10万人捐赠各类图书或捐款100元以上;l万人捐款千元以上;1000人捐款万元以上;100人捐款10万元以上;10人捐款100万元以上;有2000个单位和个人捐赠地方志、党史、文史资料、族谱、家谱;有1000名作家、专家学者为万星楼义赠、义卖他们的作品……
这也许是梦,但佘国纲相信,这是一个可以成为现实的梦。“人间恒有真情在,万星楼这一理性文化殿堂的本身就具有足够的能力吸引有志之士。”他对他的事业充满了信心,他说:“1968年,美国一位名叫罗伯·舒乐的博士,立志花700万美元在加州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当时一分钱也没有,全靠一点一滴义捐筹集,12年后终于如愿以偿。”他相信:“万星楼最迟12年也能如愿以偿。”他对捐款人承诺:“在万星楼未正式动工之前,其启动资金全部由他本人负责,义捐款绝不动用分文,义捐者可随时监督查询。如果万一未能如愿的话,到时义捐款全部退还!”
万星楼计划启动几个月以来,已有123人捐款,到位捐款2万余元,承诺义捐款则高达50万元。辽宁省盘锦市一位叫郭兴文的市委副书记,从别人那里得知佘国纲的事迹的,被余国纲的执著和热情感动,从并不丰厚的工资中拿出1000元捐给素不相识的佘国纲和他的事业。
佘国纲干的几件事,件件工程浩大,令人咋舌,然而,他都办成功了。佘国纲的成绩最终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因他对社会的特殊贡献,作为知名人士,佘国纲成为新建娄底市首届政协常委。
发布时间:2012/9/5 【打印此页】
下一篇:湘中“怪杰”佘国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