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一版万星楼>>端阳史志馆>>方志与谱谍

常璩与《华阳国志》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1467

 
常璩与《华阳国志》

    常璩(约291- 361年),字道将,东晋蜀郡江原小亭乡(今四川崇州市三江镇)人。
常璩出生于常家大族。李雄在四川建立成汉政权后,注意网罗旧家大族,任命他为散骑常侍。347年,东晋大将桓温伐蜀,军至成都,成汉灭亡。桓温在四川停留期间招募贤才,器重常璩,称他为“蜀之良也”,授以参军之职。
    常璩青少年时期即广读典籍,掌握了极其渊博的知识。任成汉散骑常侍(这是个咨询性质的职务,成天要追随在皇帝左右,随时回答皇帝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时,既有条件作实地调查,又有条件接触成汉政权的文献秘籍和官方档案。入晋后,居东晋都城建康。东晋朝廷重中原故族,轻蜀人。常璩已老,更受歧视,遂专心著述《华阳国志》,往往题发挥,牢骚溢于言表。他还写有成汉的历史《汉之书》,但没有留传下来。
    《华阳国志》,又名《华阳国记》,一共12卷。它的前四卷以地域为纲,分别叙述巴、蜀、汉中、南中四个地区和所属郡县的政区沿革、山川、道路、物产、人口和民情风俗;第五至九卷以年代为纲,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叙述历届政权的更替和重大事件,其中还包含了不少谚语歌谣,用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最后三卷记人物。
    《华阳国志》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早的地方志。它不仅记载有从远古至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今西南以及陕甘鄂部分地区古代史地、人物的丰富内容,而且在书中高扬起了“大一统”、“民本”、“旌昭仁”"等旗帜。比起《越绝书》来,它显然更加鲜明地体现了地理志、编年史和人物志互相结合的倾向。它附有秦至东汉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的史事,还以《记吴地》、《记越地传》两篇叙述吴、越的山川城邑,同时记载了吴王夫差、越王勾践、伍子胥、范蠡;文种等许多人物的事迹。
    《华阳国志》专门记载中西南边疆地区几十种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情况,是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山川、历史、人物、民俗的重要史料。从时间上说,包括了晋以前上千年历史;从地域范围说,包括晋代梁、益、宁三州(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及甘肃、陕西、湖北部分地区)。它的博大丰富,在中国方志史上不仅是空前的,后世亦属鲜见。后来四川、云南一带编纂地方志,往往拿它当范本。
    常璩的《华阳国志》,旨在赞誉巴蜀文化悠远,人才济济,以反抗建康士流对蜀人的轻藐。因其资料丰富新颖可靠,且叙述得法,而文词又典雅,从而成为名闻中外、影响深远的史学巨著。
 
 

发布时间:2008/10/22 【打印此页】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