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命
来源:端阳史志馆 作者:sheguogang 点击:886
生 命
湘潭市教科院 周约维
见过不幸的人,但没见过如此不幸的人。有人说,人的生存状态只有“悲惨”与“更悲惨”的区别。他一生坎坷,当然只能用“更悲惨”来表述了:17岁从北京下放到延安,吃尽了苦头,在“最狂妄的年龄”又失去了双腿,返城后只好到一家街道工厂做工,一干就是七年。一个灾难还未消失,可怕的白血病直至肾衰竭又无情地缠住了他,每周三次的透析把他的双腿扎成了马蜂窝。没有职业,写稿的收入很有限,经济上常常捉襟见肘。造物主对他竟是如此的凶狠。更令人遗憾的是,2010年的最后一天,他精疲力竭地一头栽倒在神早就为他设置好的终点线前面。神太古板,再过几小时,他就可以摇着轮椅走进花甲之年了。
这个由苦难伴随了一生的男子汉,这个在命运的高压下不屈地昂扬着头颅的精神圣徒,名叫史铁生。
莎士比亚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史铁生其实有一百种甚至一千种理由选择毁灭。就他而言,毁灭的“性价比”当然很高,因为,用瞬间的痛苦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结束一辈子的痛苦,换来的是轻松的解脱。可是,为了母亲,更为了对生命负责,他顽强地活了下来。
不选择毁灭,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活下去了。他活得很苦,要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但从来没有苟且偷生和放弃对生命的珍爱,拒绝了醉生梦死,拒绝了良知的沦陷,当然,也拒绝了眼泪——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同样,北京也不会相信眼泪。他说过,每过一天,我并不看作是少了一天,而是赚了一天。史铁生虽然历尽磨难,但仍然有着“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的豁达。我们见过坚强的人,但极少见到如此坚强的人。
他说过:“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像他那样把生与死之间的关系参得如此之透的人,有,但不多。在节日到来之前,他拼命地与时间赛跑,边跑边唱,歌颂生活、歌颂太阳、歌颂希望,终于修炼成了睿智的作家和思想者,世界因为他的文字变得更加精彩。无数的读者从他的经历中感受到了温暖,醒悟到了生活的意义,活得更有尊严。
是的,世界上最可宝贵的,除了尊严还是尊严。
“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是幸运的,因为有了《我与地坛》而熠熠生辉。人们昔日的印象中,地坛与其他皇家建筑的最大区别,无非是封建统治者在播种季节去那里装模作样地做一番耕耘状,表演结束,它又沉沉睡去,而随着当年那个坐着轮椅玩耍的孩子悄然回归,一切都灵动起来。停在半空的蜂儿,疾行而去的蚂蚁,忽悠一下升空了的瓢虫,树干上留着的蝉蜕,甚至在草叶上滚动的露水,都将目光锁定在他身上,从他悠远绵长的叙说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幸福和力量。
骨灰轻轻地随风洒落,天堂多了个永不言败的高贵灵魂。
天堂忽然拥挤了温暖和亮色。
发布时间:2011/1/8 【打印此页】
上一篇:不会享受
下一篇:“爱国主义”还是“误国主义”?